|
|
|
《道藏》的编辑 |
2014-04-01 |
|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纂而成。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收集整理道书。至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唐玄宗开元年间,朝廷下令搜访天下道经,汇编成《一切道经》,后世亦称为《开元道藏》,共收入道书三千七百四十四卷。经过历代朝廷的扶持和扩编,至元朝初年已增至七千八百多卷。《道藏》的内容,主要是由道家书、方书、道经和传记四大部分组成。最早出现的是道家书,如老、庄、关、列等。其次是方书,包括古代神仙家、阴阳家等书,如医卜星相之类。道经最早的是《太平经》。有关道教的传记,最古的是《山海经》、《穆天子传》、《列仙传》等。
流传至今的《道藏》,是由明朝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的,于明正统十年(1445)完成,又称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支持编成《续道藏》。
所集经书,按其渊源和传授系统的不同,分三洞、四辅,十二类编排。内容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录诸子百家部分著作,为研究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思想及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的重要资料。
所谓“三洞”,就是洞真、洞玄、洞神。洞是通的意思。“洞真”就是通向真仙之道,“洞玄”就是通向玄妙之处,“洞神”就是通于神灵,能召制鬼神。所谓“四辅”,就是把“三洞”以外的经分为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四类,是对三洞的解说和补充。“太玄”取“玄之又玄”的重玄之义,“太平部”则因以《太平经》为首而得名,“太清”取至清虚无之义,传说此经降自太清境,因而得名。这三部分别辅助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正一部”是以道德为宗,贯通三洞,所以“正一部”辅助“三洞”。
“三洞”之中,每洞又分为十二类。1、本文类,指道经的原文。2、神符类,指以符箓咒语为主的道书。3、玉诀类,是注解道经的文字。4、灵图类,是以神灵图像为主的道书。5、谱录类,是记载神仙谱系的道书。6、戒律类,是记载道教的清规戒律之类的书籍。7、威仪类,记载道教的礼仪制度、斋醮、祀神的仪式等。8、方法类,讲修行及招魂制鬼之法。9、众术类,即炼丹及变化之术。10、记传类,为道教史及神仙传记。11、赞颂类,是以赞词、颂偈为主的道书。12、表奏类,列斋醮、祭祀所用的章表奏疏等程式。
这一分类体例是在南北朝时期道士编撰道书目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当时道书流传的情况。自唐代以后历代编修《道藏》,均沿袭这一分类编排体例。实际上,这一编排体例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道教认为,“三洞”经书是由三洞教主即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位尊神传下来的。这些道经本来都在天上,藏于天宫。在太古之时,空中“飞玄之气”凝结成字,这些字都有一方丈大,八角放射光芒。依据这样的神话,怎么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分类呢?
无论如何,《道藏》集道教文化之大成,是研究道教文化不可缺少、不可不读的非常宝贵的教材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
|
|
|
|
道观名称:常州市道教将军观; 联系电话:0519-88706539; 联系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
道教之音 苏ICP备14016537号
Copyright(c) 2021 Chinese JiangJu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